廣東小貸:近三年數量穩步增長
2016年,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共有394家,注冊資本488.8億元,貸款余額447.3億元,實現凈利潤10.1億元。近3年小貸公司以每年25家左右的速度穩步增長。
在全國范圍內,除重慶外,互聯網小貸發展較快的省市便是廣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4月末,全國共有120家網絡小貸公司獲得了牌照,其中廣東有32家,主要集中在廣州民間金融街。
同時,廣東小貸的服務也更加“接地氣”,將服務實體、踐行普惠金融進行到底,將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廣大農戶、自然人及微型企業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來源:金融時報)
重慶出實招促小貸踐行金融普惠
據重慶市金融辦地方處陳處長介紹,截至2016年年末,重慶已開業小額貸款公司共272家,其中,外資小貸公司45家,國有控股小貸公司10家。全行業注冊資本650億元,貸款余額約為1048億元,穩居全國同行業前兩位。
對于小貸行業來說,加快轉型升級是下一個階段的發展重點。基于此,重慶金融辦多舉措引導并推動小貸公司“轉型盤活一批”,在經營理念、專業人才、股東結構、公司治理、商業模式上推動其轉型。
下一步,重慶金融辦將“推動傳統小貸公司向網絡小貸轉型,把具有成功發展經驗的網絡小貸模式進行積極推廣與穩妥扶植。”陳處長強調,“推廣與扶植也并非盲目,我們在審查、審批上依舊秉持積極與穩妥的原則,更加審慎,一定要嚴格條件,嚴格監管,防止一哄而上,防止都來申辦網絡貸款,因為傳統線下經營仍有市場空間和相當長的生命周期,網絡貸款模式也不是一般的小貸公司能夠干的業務。我們一定要堅持具備‘十有’條件,即有資本、有模式、有平臺、有場景、有客群、有數據、有產品、有風控、有團隊、有承諾(尊重服從監管、承擔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等)。”
另外,研究小貸公司高風險的處置指導意見,實現“存量退出一批”,對于高風險或者是有違法犯罪和重大違規行為的公司實行因企施策,分類處置,輕者處罰,重者勸退或者注銷,以凈化小貸市場,提高行業整體形象與水平。(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寧夏201家小貸“輸血”13億元助脫貧
今年第一季度,寧夏201家小額貸款公司累計放貸13.55億元,其中,“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占貸款總額的57%。寧夏小貸公司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發展,自治區金融局批設小貸公司201家,注冊資本84億元,資產總額94億元。
去年以來,小貸公司經歷市場重新洗牌,調整信貸結構,加快轉型,一些小貸公司嘗試活體質押和存貨質押等業務,一些小貸公司小額信貸服務延伸到銀行業未能觸及的貧困地區及生態移民點。(來源:寧夏日報)
揚州泰和小貸:香港創業板上市
5月8日,揚州市再增加一家上市企業,廣陵區泰和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這是國內第三家、江蘇省首家小貸公司登陸港股。上午9點半,隨著一聲鑼響,廣陵區泰和農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港股創業板上市。此次創業板上市,泰和小貸共發行1.5億股,發行價1.34港元,采取100%公開發售形式。(來源:揚州廣電新媒體)
沈陽出臺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方案:鼓勵設立科技小額貸款公司
沈陽市將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設立一批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小額、快速信貸服務的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日前,沈陽市政府出臺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的相關方案,提出鼓勵在科技型企業集聚度較高的產業園區、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大學科技園等設立科技小額貸款公司。引導和支持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與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科技風險投資機構等開展合作,探索推進投貸結合、貸貸聯動的模式與機制。(來源:遼沈晚報)
河南放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注冊,實繳資本不得低于3億元
河南省金融辦17日發布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監管指引要求,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需一次性足額繳納不得低于3億元的實繳貨幣資本,且各類債務性融資總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200%。(來源:新華社)
黑龍江省390家小額貸款公司覆蓋全部市(地)
16日,黑龍江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第二屆會員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哈爾濱召開。據悉,截至2016年末,全省小額貸款公司390家,覆蓋全部市(地)和80%的縣(市),其中國有控股小貸公司16家,民營控股小貸公司370家,外資控股小貸公司4家;注冊資本238.7億元,從業人員3404人;資產總額220.5億元;貸款余額168.8億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36.2億元、個人貸款余額87.1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50.2億元,實現業務收入4.5億元。(來源:哈爾濱新聞網)